急诊猝死患者的心肺复苏时间情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肖[1] 王聪[1] 

机构地区:[1]北京积水潭医院急诊科,北京100035

出  处:《中国医刊》2023年第8期891-894,共4页Chinese Journal of Medicine

摘  要:目的探讨急诊猝死患者心肺复苏时间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2年6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急诊科就诊的317例猝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超长心肺复苏定义为心肺复苏时间≥60min,根据入院后的心肺复苏时间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心肺复苏时间<60min组(137例)和心肺复苏时间≥60min组(180例)。比较分析心肺复苏时间<60min组和心肺复苏时间≥60min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超长心肺复苏的独立影响因素。经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的患者共41例,根据是否存活出院将自主循环恢复的患者分为存活组(12例)和死亡组(29例),比较分析自主循环恢复的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心肺复苏时间≥60min组患者年龄<60岁的比例、家属不在医院的比例、无自主循环恢复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心肺复苏时间<60min组(P<0.05);存活出院患者的比例显著低于心肺复苏时间<60min组(P<0.05)。本研究中存活出院的患者有12例(3.8%),均为心肺复苏时间<60min组患者。以是否存在超长心肺复苏为因变量,以年龄<60岁、家属不在医院、无自主循环恢复为自变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无自主循环恢复是超长心肺复苏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来诊时是否有生命体征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存活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时间、合并基础疾病的比例显著短于或低于死亡组(P<0.05),行电除颤的比例显著高于死亡组(P<0.05)。结论年龄<60岁、无自主循环恢复是急诊猝死患者心肺复苏时间明显延长的独立影响因素,且经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的存活患者的心肺复苏时间明显短于死亡患者。

关 键 词:急诊 猝死 超长心肺复苏 自主循环恢复 影响因素 

分 类 号:R541[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