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宇佳[1] 安妮 岑山[1] WANG Yu-jia;AN Ni;CEN Shan
机构地区:[1]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免疫室,北京100050
出 处:《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23年第4期350-353,共4页Chinese Medicinal Biotechnology
基 金: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2021-I2M-1-038)。
摘 要:病毒性疾病的暴发日益频繁,促使人们积极研究不同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病毒是专性细胞内寄生的病原体,依赖宿主细胞的酶系统、原料和能量进行复制和传播[1]。它们在感染过程中的发病机制一方面取决于病毒颗粒上的特定效应分子,另一方面取决于宿主细胞上的特定受体。宿主细胞骨架是指真核细胞中的蛋白纤维网架体系,主要由微管(MT)、微丝(MF)及中间纤维(IF)组成[2]。其中波形蛋白是III型细胞骨架中间纤维的一种,主要在间充质来源的细胞中表达,因此,它主要存在于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和免疫系统细胞中[3]。波形蛋白的分布借助了与微丝、微管蛋白的相互作用从核周延伸到细胞膜,在细胞结构和动力学中起着关键作用。一方面,波形蛋白与其他细胞骨架相互作用并调节其功能,充当细胞机械功能的调控者,包括细胞迁移、分裂等[4-6]。另一方面,波形蛋白通过调控几种丝裂原活化蛋白(MAP)激酶的定位和活性、脂质代谢以及基因表达等,从而在细胞信号传导中起重要作用[7]。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波形蛋白对于病毒感染至关重要[8-12]。在这篇综述中,我们详细介绍了波形蛋白在病毒感染各阶段的功能,包括病毒的进入、运输、复制、组装和释放。此外,我们还为靶向波形蛋白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包括抗体或化学药物可以通过调节病毒-波形蛋白相互作用,以潜在地干扰病毒的发病机制。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