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菇栽培过程中培养料养分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动态特征  被引量:2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culture material nutrient and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during straw mushroom cultivation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辉平[1] 骆昕 马林[1] 姜雅 王琳 杨华平 曲绍轩[1] Li Huiping

机构地区:[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江苏省高效园艺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14 [2]江苏江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苏丹阳212364 [3]江苏省丹阳市园艺技术指导站,江苏丹阳212300

出  处:《江苏农业科学》2023年第13期149-157,共9页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  金: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编号:CX(21)2021]。

摘  要:为研究草菇生产过程中不同阶段培养料中的养分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的变化特征,以二次发酵结束后、发菌期和出菇期等3个不同栽培阶段培养料为研究对象,测定培养料中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有效磷、速效钾、水解性氮含量和pH值。同时,基于16S和18S rDNA序列研究同批次的培养料在3个不同栽培阶段的细菌和真菌等生物群落的组成时空动态特征。在此基础上,还对比了同批次和非同批次未正常结实培养料与正常结实培养料的生物群落差异特征,以揭示培养料养分含量和生物群落中优势种群组成与草菇结实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二次发酵后的培养料中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全钾和速效钾养分含量以及pH值在发菌期和出菇期均明显上升,而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在发菌期显著上升后在出菇期下降。与正常结实的培养料相比,同批次未正常结实草菇培养料的全氮、水解性氮、全磷、全钾和速效钾养分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生物群落α多样性指数表明,培养料中真核生物群落的Chao1、Ace指数随着草菇的定植、生长和子实体形成而下降,细菌群落的Chao1、Ace、香农指数呈现一直增加的趋势;发酵料随着草菇生长发育其生物群落在门水平上优势菌群组成和相对丰度差异较大,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子囊菌门、毛霉菌门是二次发酵后培养料的优势菌群,草菇菌丝定植后变形菌门、担子菌门和褐藻门的相对丰度提高;不能结实培养料与正常结实培养料的生物菌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其优势菌群的相对丰度下降以及可能缺少出菇期特有的微生物菌群是造成出菇异常的重要因素。本研究结果对揭示草菇出菇异常的形成机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 键 词:发酵料 出菇异常 群落结构 聚类分析 多样性分析 

分 类 号:S646.130.4[农业科学—蔬菜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