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周书俊
机构地区:[1]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0240
出 处:《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3年第4期199-199,共1页China University Academic Abstracts
摘 要:马克思从反对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到赞同费尔巴哈的人本学意义上“类本质”,摆脱了黑格尔的自我意识的束缚;然而,马克思并没有将所谓的“类存在”“类生活”看作是人类追求的最终目标。马克思提出“类存在”“类生活”是以“人是人的最高本质”作为理论前提的,“类本质”的观点则直接来自费尔巴哈。
关 键 词:人的最高本质 类本质 自我意识 费尔巴哈 人本学 黑格尔 理论前提 最终目标
分 类 号:A81[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B0-0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7.13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