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代双源CT早期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后颅内出血与碘对比剂外渗的价值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朱庆艳 侯佳辰 

机构地区:[1]柳州市工人医院医学影像科,广西柳州545005

出  处:《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3年第12期161-163,共3页Journal of Imaging Research and Medical Applications

基  金:柳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双能量CT血管成像技术结合融合碘图在活动性颅内出血中的应用研究”(z20190106)。

摘  要:目的:探讨第二代双源CT早期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血管内治疗后颅内出血与碘对比剂外渗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7月柳州市工人医院收治的71例接受血管内治疗的AIS患者,根据治疗前常规颅脑CT平扫结果,将患者分为有脑动脉高密度征组(35例)、无脑动脉高密度征组(36例),血管内治疗后1 h内用第二代双源CT行脑部双能量CT(dual-energy CT,DECT)扫描,以治疗后24~48 h复查常规CT平扫图像为参考,分析DECT诊断两组病例颅内出血的效能。结果:35例有脑动脉高密度征患者中,27例治疗后1h内出现颅内高密度灶,DECT正确诊断6例为存在出血,14例正确诊断为碘对比剂外渗,7例诊断为碘对比剂外渗的病例出现出血转化,DECT鉴别诊断颅内出血的灵敏度46.2%、特异度100.0%、阳性预测值100.0%、阴性预测值66.7%,准确率74.1%。36例平扫无脑动脉高密度征患者中,18例治疗后1h内出现颅内高密度灶,DECT正确诊断6例为存在出血,11例正确诊断为碘对比剂外渗,1例诊断为碘对比剂外渗的病例出现出血转化,DECT诊断颅内出血灵敏度85.7%、特异度100.0%、阳性预测值100.0%、阴性预测值66.7%,准确率94.4%。结论:第二代双源CT能早期诊断AIS血管内治疗后的出血转化特别是无脑动脉高密度征患者,诊断准确率非常高,而对于有脑动脉高密度征病例,DECT发现碘对比剂外渗,仍需警惕出血转化可能,有助于临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关 键 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内治疗 颅内出血 脑动脉高密度征 对比剂外渗 

分 类 号:R445.1[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