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历史观:900年价格史中4次“巨浪”与1980年来的“大缓和”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陈达飞 

机构地区:[1]国金证券研究所

出  处:《金融会计》2023年第6期26-39,共14页Financial Accounting

摘  要:80年代以来,全球通货膨胀持续下行。2008年大危机之后,通胀维持低位。主要央行或明或暗地将再通胀定为政策目标,市场也不再为通胀风险定价。然而,在被遗忘的十多年里,通胀也正在积蓄力量回归人们的视野,曾经压抑通胀的力量已经掉头向上成为通胀的牵引力。2008年是去全球化的节点,价值链分工面临天花板,效率优先的全球化备受质疑,边际上已再难成为价格下行的力量;全球人口结构出现拐点,劳动力不足是长期矛盾,再叠加偏紧的劳动市场,工资菲利普斯曲线或再次倾斜;通胀目标制的建立为中央银行赢得了通胀斗士的美名,将预期通胀的中枢牢牢地定在2%的水平,但平均目标制的建立,已成为背离初心的第一步。工资的停滞是通胀缓和的重要解释,这又与劳动力市场结构、技术进步和全球化等因素有关系,但美国《提高最低工资法案》或成为自下而上打通通胀链条的“梭子”。通胀是一个未知领域,虽然技术进步、服务贸易和债务负担等仍然是压抑通胀的力量,但下一个十年,通胀中枢的上行或难以避免。

关 键 词:全球化 价值链 人口结构 货币政策 最低工资 

分 类 号:F821.5[经济管理—财政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