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孙藜 Sun Li
机构地区:[1]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2]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上海200721
出 处:《复印报刊资料(新闻与传播)》2021年第7期5-15,共11页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媒介哲学:新技术、城市化背景下的中国传播理论与范式创新研究”(18JJD860001)阶段性成果。
摘 要:从新闻学基体演化的角度重思19世纪中后期电子与印刷的遭逢与转化,可为数字媒介时代新闻学范式重构提供历史理解。“现代主体”与“世界图像”作为印刷现代性知识实践的“基体”,被电子媒介带入瞬时疾速和全球卷入的新型交往时空。至少存在三种作为回应的理论探索,“报刊四种理论”走向了对印刷现代性的直接继承和内部修正;李普曼以“探照灯”与“人造太阳”的迁回方式重归“现代主体”,并构想了“大数据治理”的轮廊;麦克卢汉则在对新基体的探索之上预言了AI网络时代“记者”向“艺术家”的转变。历史反思揭示,当下新闻学基体实现历史性转换的关键,在于以新的想象力重估旧有“概念”体系,创造一个在同生共在的矛盾中寻求新可能性的“世界”并栖居其中。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