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崔永利 刘再聪[2] CUI Yongli;LIU Zaicong
机构地区:[1]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兰州730070 [2]西北师范大学河西走廊研究院,兰州730070
出 处:《甘肃社会科学》2023年第4期102-110,共9页Gansu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唐朝‘村’制度与中国古代基层行政制度‘西进化’历程研究”(21AZD129)。
摘 要:瘟疫伴随人类的出现而出现,古籍中很早就有关于瘟疫的记载和认识。瘟疫给人类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是危害人类生存的重大灾害之一。甘肃在古代是瘟疫多发区,见于正史记载的瘟疫有32次。统计显示,疫情分布于陇东、陇中、河西和陇南地区,分布范围基本上覆盖甘肃全省,跨越时代从东汉至清。见于正史的疫情都与封建国家兴衰有关,具有“国之大事”的性质。分析可知,正史记载疫情具有很强的目的性,是“合于圣人之经者”。在古代,疫情一旦出现,感染就“排门发生”,单户的编民是无法做到有效疫情防控的。迅速控制疫情蔓延、及时隔离病人、全面发药医治、妥当处理善后等救治措施都是国家行为。虽有僧道之士等社会力量介入疫情防控,但成效毕竟有限,与政府救治无法相提并论。可以说,在甘肃古代疫情防控中,政府具有了绝对的主导地位。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