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虚拟影像空间的建构路径与文化表征  

The Construction Way and Cultural Symbols of the Invented Image Space of Metaverse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梦雅[1] 徐然 Liu Mengya;Xu Ran

机构地区:[1]北京电影学院数字媒体学院

出  处:《电影评介》2023年第10期7-12,共6页Movie Review

基  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动漫研究中心项目“元宇宙概念下动画影像的美学嬗变研究”(编号:DM202302)成果。

摘  要:虚拟空间概念的前身可以追溯至加拿大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所创作的“蔓生三部曲”中的“赛博空间(Cyberspace)”一词。在这个以《神经漫游者》(Neuromancer,1984)为代表的系列中,吉布森将“赛博空间”描述为一个“亿万人共同的幻觉”,它是高度互联的信息媒介下的产物,具有隔绝现实世界的属性,一切的数据都借由图像完成可视化。这一概念于1992年在尼尔·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的小说《雪崩》(Snow Crash)中演进为“超元域(Metaverse)”^(①)一词。相比于吉布森描绘的混乱与眩晕状态的图景.

关 键 词:虚拟影像 虚拟空间 吉布森 赛博空间 信息媒介 斯蒂芬森 CRASH 建构路径 

分 类 号:J905[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