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屈永仙[1] Qu Yongxian
机构地区:[1]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出 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3年第4期39-47,共9页China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基 金: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与语言文字研究中心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研究”(批准号:10@ZH01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位于中国滇西的傣族自古受到内地汉文化的影响,历史上源源不断地汲收其先进的文化养分,同时,南传佛教传入傣族地区带来大量的印度和东南亚叙事。北面的中华文化和南面的佛教文化在傣族地区交汇,多元文化交融后促进了傣剧的诞生和发展。通过分析古老的《公孙犁田》可以发现傣剧的起源中心在盈江县的盏西、支那,这两地自古与腾越(永昌文化圈)来往紧密。在历代傣族土司的主导和推动下,傣剧移译了如《庄子试妻》在内的190多部汉剧,这大大推动了傣剧的发展和成熟。另外,包括《朗推罕》在内的诸多阿銮叙事也是傣剧的重要素材,它们大多源于佛本生经。傣族地区通过宗教传播、经贸往来、人口迁移等活动实现不同文化的交融,这也是傣剧传承和发展的大语境。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7.6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