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金鑫 张文杰 Jin Xin;Zhang Wenjie
机构地区:[1]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陕西西安710021
出 处:《艺术科技》2023年第17期9-12,共4页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基 金:2023年度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课题项目“丝路影视的西安民俗文化表达与传播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3LW36。
摘 要:黄河文化是黄河流域文明成果的集合,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复杂的文化体系,黄河文化是不同文化有机结合的整体,这使黄河文化拥有多层次、多维度解读的空间。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创作者们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了黄河中上游的西部地区,因此这一时期诞生的中国西部电影成为反映黄河文化的一面镜子。黄河文化景观作为文化地理学的重要研究范畴,是反映当地人文化传承与历史活动的重要载体。早期西部电影对黄河文化景观的呈现在于对黄河、黄土高原等自然景观的细致反映,对婚俗祭祀、民歌腰鼓等文化景观的影像建构,同时西部电影对黄河文化景观的影像实践也使自身被赋予了不同以往中国电影的美学特质。黄河流域厚重的历史文化、极具特色的自然环境以及作为中华民族重要起源地所形成的民族认同感,共同将中国西部塑造成为古老中国的典型象征。基于此,文章探究早期中国西部电影将黄河文化景观影像化的实践。值得注意的是,黄河文化不仅是过往中国的象征,还是当代中国文化的一部分。黄河文化在直面现代化冲击的过程中有了新的演进,新的演进与旧的形态之间产生碰撞与融合,使一系列极具生命张力的文化景观被构造。与此同时,在时代变革中诞生的中国西部电影则承接了20世纪80年代这一历史时期黄河文化景观影像化的重要实践。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