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马骏[1] 曼琼 闫潇 邓毅[1,2] 杨志军 杨秀娟[1]
机构地区:[1]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兰州730000 [2]甘肃省中药药理与毒理学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
出 处:《中成药》2023年第8期2718-2722,共5页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960723);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JR11RA145,22JR11RA112)。
摘 要:目的比较野生甘草与栽培甘草对马钱子致肝毒性的解毒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野生甘草组和栽培甘草组,每组8只,模型组大鼠灌胃给予马钱子提取物,野生甘草组和栽培甘草组大鼠在给予马钱子提取物6 h后灌胃给予各甘草提取物,连续7 d。给药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肝组织CAT活性和TNF-α、caspase3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CYP1A2、CYP2E1和COX2蛋白表达。结果野生甘草与栽培甘草均能降低大鼠血清AST、ALT和肝组织caspase3水平(P<0.05,P<0.01),修复受损肝脏细胞,提高TNF-α水平和CAT活性(P<0.05,P<0.01),抑制COX2、CYP1A2和CYP2E1蛋白表达(P<0.01)。结论野生与栽培甘草均可缓解马钱子所致的肝毒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炎症、细胞凋亡、氧化应激、药物代谢酶因子相关,栽培甘草对氧化应激、药物代谢相关因子的调控效果优于野生甘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