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晓丽[1] 郑洁[1] 曹雪滨[1] 何鑫[1] 张楠[1] 王冬颖[1] 黄河玲[1] Zhang Xiaoli;Zheng Jie;Cao Xuebin;He Xin;Zhang Nan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82集团军医院心血管内科,保定071000
出 处:《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23年第5期632-634,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Evidence-Based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基 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课题计划(20221907);保定市科技计划项目(2141ZF166)。
摘 要:心脏骤停是全球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我国每年约有55万人,平均每天约1500人发生心脏骤停[2]。心肺复苏(CPR)是抢救心脏骤停的主要措施之一,有效、快速、高质量的按压是CPR成功的关键[3]。201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和2016年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中均指出,有效的CPR包括:成人按压深度在5~6cm,按压频率为100~120次/min[4],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回弹,减少和避免按压中断,放松与按压的比例大致相等[5]。
关 键 词: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机 按压频率 国际心肺复苏指南 按压部位 CPR 专家共识 按压深度
分 类 号:R541.78[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2.32.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