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监测目标的广东省综合气象因子代表站论证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麦博儒[1] 肖伟生 王兵[3] 杜尧东[3] 刘霞 艾卉[3] 李铸杰 邓雪娇[1] 

机构地区:[1]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 [2]广东省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广东广州510640 [3]广东省气候中心,广东广州510640 [4]广州市气象台,广东广州511430

出  处:《广东气象》2023年第4期45-48,共4页Guangdong Meteorology

基  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21A1515011494);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9YFC0214605)。

摘  要:为广东省气象要素、大气成分观测站网优化提供依据,利用广东省86个国家气象观测站的风速、相对湿度、气温以及降水等30年气候资料,结合气候相似性理论论证了全省不同区域的综合气象因子代表站。结果表明:(1)连平站、惠来站、高州站和番禺气象局站的欧氏距离较小,气象要素理论值与观测值的相对误差平均值为3.55%,可分别作为广东省粤北、粤东、粤西和珠三角区域综合气象代表站;(2)21个地市拟选站的气象要素理论值与观测值的相对误差平均值为3.474%,可作为地市级综合气象因子代表站;(3)除了高州站之外,其它3个区域代表站与地市级拟选代表站未出现重叠,因此可以合理布局、优化区域和地市级代表站的规划设计方案。

关 键 词:气候相似性理论 欧式距离 气象因子 代表站 广东省 

分 类 号:P49[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