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姚晓月 杨旻斐[1] 张兰兰 詹玥[1] 陈芳[1] 陈彬
机构地区:[1]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杭州310052 [2]蒙纳什大学护理与助产学院,澳大利亚墨尔本VIC3199
出 处:《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3年第8期1124-1127,共4页Chinese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摘 要:缓解急诊科拥挤已成为医疗政策制定者和急诊医学管理者面临的挑战[1]。急诊患者流量“入口-过程-出口”模型指出,入口导致急诊拥堵的主要成因为急诊科“常客”、老年患者、非急症患者等。相关研究将急诊“常客”定义为急诊造访次数≥4次/年的患者[2-3]。研究显示急诊“常客”发生率可高达28%,占31%急诊医疗成本[4],老年急诊“常客”数可达急诊“常客”总数的43.9%[5]。频繁的急诊使用量成比例升高,导致急诊科过度拥挤,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医疗费用、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6]。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并呈高龄化态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我国≥60岁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8.7%[7]。预计2050年60岁以上老年人数将达4亿以上[8],随之来而的是急诊需求量逐渐增长。部分国外学者对重复使用急诊患者进行了相关因素分析,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性别、是否转运等[9-11],而我国鲜见相关研究报道。本研究对急诊老年就诊“常客”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为急诊资源合理分配及急诊医学学科建设提供参考,以此减少患者日后重返急诊率,减轻急诊拥堵程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8.1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