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孙慈姗 Sun Cishan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中文系
出 处:《现代中文学刊》2023年第3期42-49,57,共9页Journal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摘 要:丁玲的长篇小说《母亲》试图以“前一代女性”于曼贞的成长经验为线索,将女性成长与社会变革两大主题纳入左翼理论话语和作者自身的情感脉络,并在书写实践中实现日常经验与革命经验的融合。而在互文意义上,丁母完成于1941—1943年的回忆录作为“母亲”自述其人生经历的文本与《母亲》的叙述构成了潜在对话,近年来发现的《母亲》第三部提纲与残稿亦为探究丁玲针对相关主题思考与言说方式的变化提供了切入点。具体而言,这一系列文本所呈现的女性置身其中的多种人际关系形式或可成为具象把握女性与革命之内在关联的有效途径。这些关系将女性编织进新旧过渡时期的社会网络,而母女两人在两性关系、家庭形态、女性情谊与母亲身份意识等层面叙述侧重点与叙述方式的异同则体现出两代人在不同时空中针对自身经验的整理、认知模式及整体性情感结构的嬗变。诸种延续与变化最终通向了伦理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女性在其中的位置与能动性。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29.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