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徐婷[1] 唐小蓉[1] Xu Ting;Tang Xiaorong
机构地区:[1]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出 处:《宗教学研究》2023年第4期61-68,共8页Religious Studi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规划项目“中国佛教石窟女性信仰的宗教社会学研究”(19BZJ02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5-6世纪中原北方石窟佛教物象的社会释义研究”(18YJA730003);四川大学创新火花项目(2018hhs-23)阶段性成果。
摘 要:北魏佛教盛行,开窟造像蔚然成风。从平城时期到洛阳时期,佛教进一步在中下层民众中广泛传播,持续发挥民族融合与文化整合的作用。本文以龙门石窟造像题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题记内容的分析整理及与云冈石窟题记的对比研究,揭示出北魏洛阳时期佛教发展的社会分层特征:帝王阶层将佛教智慧融汇于统治之道,官吏阶层基于现实需求参与宗教实践,普通僧尼的弥勒信仰非常突出,而平民阶层则对身后世界显示出较高的关注度。此外,由不同阶层个体组成的社邑组织在这一时期发展壮大并显示出结构化特征,信众结社造像是跨阶层的宗教实践行为,高级僧尼在当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性作用。
分 类 号:B948[哲学宗教—宗教学] K879.3[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D691.9[历史地理—历史学] K239.21[政治法律—政治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