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蔡晶晶[1] Cai Jingjing
出 处:《社会科学战线》2023年第6期191-201,共11页Social Science Front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227416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2273119)。
摘 要:基于公众生成的数据有助于融合设计思维、大数据、机器学习和预测分析的新一代助推工具,把“精准介入”理念导入环境治理与政策过程,为构建环境共治体系提供一种新的途径。但公众生成的数据如何纳入正式的决策流程还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还需要一系列理论、机制方面的创新。现有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呈现出从组织和个体行为层面将数据、政策分析能力、政策设计连接起来的发展趋势,但较少将公众生成的数据嵌入政策设计的各个要素和环节之中进行分析,对数据、分析能力和政策设计之间的“连接”机理仍缺乏较为全面的认识。未来研究可以将公众生成的数据、政策分析能力和政策设计在个体、组织和制度层面连接起来,构建一个新的关系框架来理解环境政策过程中的学习能力、知识利用与共同创造能力。通过对作为信息处理者和决策者的个体行为动机进行深入探讨,揭示公众生成的数据的认知框架限制;将环境政策分析能力作为一个自适应系统,从输入、输出全过程的动态视角看待政策分析能力的不同层次及其嵌套性,进一步探究政策分析能力实现回报递增正反馈过程的驱动机制。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1.1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