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之光:早期的中外文明交流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罗新慧 

机构地区:[1]不详

出  处:《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8期154-155,共2页CHINESE SOCIAL SCIENCE DIGEST

摘  要:在早期中外交流中,青铜是重要的内容。二里头遗址所出青铜器确立了含铅合金体系的本土化技艺,标志着中原独特的冶铸技术体系和传统的形成。在古代中国青铜器铸造发展过程中,有外来因素的影响。西北地区遗址公元前2300-前1700年所出铜器数量多而普遍,以含砷合金为主。从器形方面看,西北地区青铜器也显示出与中亚地区的关联。中国早期青铜器,在人群流动、族群交往的过程中,对周边地区产生影响。古代中国青铜铸造工艺对泰国及东南亚其他地区有切实影响。公元前2千纪中期,中国南方,特别是岭南地区是促进东南亚冶金技术迅速发展的重要地区。此外,中原青铜器铸造工艺也传播至泰国以及东南亚其他地区。从制作工具方面看,从欧亚草原到中国边远地区,铜器铸造长期以石范铸造为主,而在中原地区,自二里头时期开始出现陶范后,其很快成为中国商周以来占统治地位的青铜铸造方法。班农瓦地区的陶范铸造出现较为突然,很可能是由外部输入。

关 键 词:中国青铜器 欧亚草原 陶范 外部输入 外来因素 铸造工艺 冶金技术 文明交流 

分 类 号:K092[历史地理—历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