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涛 ZHANG Tao
机构地区:[1]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北京市100089
出 处:《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23年第3期57-69,共13页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Philosoph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1BZW116)。
摘 要:时间和空间乃关于对象存在方式或秩序的观念,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文学空间结构在文学史上的普遍意义。在20世纪80年代重写文学史的学术反思中,被文学史遮蔽的文学事件的空间叙事在不断的文学史重写中成为学术界的一个普遍命题和当下问题而被高调张扬。自近代以来西方空间理论东渐而入中国学人视野,概念内涵更显明晰,理论建构较为完善,学科体系逐渐成熟,20世纪初,以意识觉醒、经典实践、自觉建构为标志,作为“舶来品”的文学空间理论本土化后伴随文学的现代化而走向现代化并逐渐经典化。中国文学研究的空间叙事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关注地理空间结构的差异性,建构“空间”文学“地域共同体”;二是注意地理空间内外部的矛盾对立,准确把握“地域共同体”精神主体的价值取向;三是关注地理文学空间创作主体的“流动性”关系,客观展现文学空间“共同体”聚散生成的生命轨迹与姻缘关系。此外,中国古代文学空间共同体与科举教育体系、封建意识形态、古代文化传媒体系这三层文化空间具有着密切关系,需要深入拓展这些文化空间领域的研究。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