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蒋佳维(编译)
机构地区:[1]不详
出 处:《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23年第7期701-701,共1页Chinese Critical Care Medicine
摘 要: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危重患者的治疗对长期病死率、残疾和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有何影响尚不清楚。为此,有多国国际学者对正在进行的一项REMAP-CAP研究国际多中心随机平台试验预设了二次分析研究。该研究于2020年3月9日至2021年6月22日纳入了来自14个国家197个地区的4 869例成人新冠病毒感染危重患者,最后一次180 d随访于2022年3月2日完成。该研究中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6个治疗领域内的1种或多种干预措施:免疫调节剂(2 274例)、恢复期血浆(2 011例)、抗血小板治疗(1 557例)、抗凝治疗(1 033例)、抗病毒药物(726例)和皮质类固醇激素(401例)。主要结局为6个月内(随机化后180 d)的全因病死率;次要结局为残疾程度或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显示:4 869例患者平均年龄59.3岁,其中女性1 537例(占32.1%)。参与180 d随访的4 318例患者中,有4 107例患者(95.1%)可以获得180 d病死率,2 590例(63.1%)在180 d时存活。在已知180 d病死率的患者中有1 517例(36.9%)死亡,其中91例(6.0%)在出院至随访180 d内死亡。与对照组相比,白细胞介素-6(IL-6)受体拮抗剂提高6个月生存率的概率>99.9%〔经调整的风险比(HR)=0.74,95%可信区间(95%CI)为0.61~0.90〕,抗血小板药物提高6个月生存率的概率为95%(经调整的HR=0.85,95%CI为0.71~1.03);抗凝治疗(99.9%;HR=1.13,95%CI为0.93~1.42)、恢复期血浆(99.2%;HR=0.99,95%CI为0.93~1.42)、洛匹那韦/利托那韦(96.6%;HR=1.06,95%CI为0.82~1.38)、羟氯喹(99.5%;HR=1.51,95%CI为0.98~2.29)均不能改善6个月生存率,皮质类固醇激素也未能带来长期获益。IL-6受体拮抗剂可改善无器官支持天数,皮质类固醇激素、抗凝治疗、恢复期血浆、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和羟氯喹在改善长期生活质量方面无效。研究人员据此得出结论:在随机接受1种或多种治疗干预措施的新冠病毒感染危重患者中,使用IL-6受体拮抗剂和抗血小板�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23.10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