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囊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pathogenesis autosomal recessive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慧霞 车若琛 张爱华[1] 丁桂霞[1] Li Huixia;Che Ruochen;Zhang Aihua;Ding Guixia(Department of Nephrology,Children′s Hospit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08,China)

机构地区:[1]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肾脏科,南京210008

出  处:《中华儿科杂志》2023年第9期848-851,共4页Chinese Journal of Pediatrics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070688);南京市卫生科技发展专项资助(YKK22159)。

摘  要: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囊肾病(ARPKD)是累及肾脏和肝脏的罕见纤毛病之一,也是儿童慢性肾脏病(CKD)的常见原因之一。尚缺乏针对ARPKD的特异性治疗方法,故了解其机制至关重要。信号通路异常激活、调节因子和细胞因子的异常分泌、细胞外基质重塑、细胞极性和机械性质的改变等相关机制逐渐被认识。尽管ARPKD的遗传基础是明确的,但对ARPKD的变异基因及其表达蛋白的确切功能和囊肿形成的关键分子机制的认识仍不足,相关信号通路的具体机制也不完全清楚。为了加强对ARPKD的认识,寻找临床上特异的治疗药物,对该病的致病机制进行综述。

关 键 词:异常分泌 变异基因 机械性质 特异性治疗 细胞因子 细胞极性 信号通路 致病机制 

分 类 号:R692[医药卫生—泌尿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