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慧霞 车若琛 张爱华[1] 丁桂霞[1] Li Huixia;Che Ruochen;Zhang Aihua;Ding Guixia(Department of Nephrology,Children′s Hospit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08,China)
机构地区:[1]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肾脏科,南京210008
出 处:《中华儿科杂志》2023年第9期848-851,共4页Chinese Journal of Pediatrics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070688);南京市卫生科技发展专项资助(YKK22159)。
摘 要: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囊肾病(ARPKD)是累及肾脏和肝脏的罕见纤毛病之一,也是儿童慢性肾脏病(CKD)的常见原因之一。尚缺乏针对ARPKD的特异性治疗方法,故了解其机制至关重要。信号通路异常激活、调节因子和细胞因子的异常分泌、细胞外基质重塑、细胞极性和机械性质的改变等相关机制逐渐被认识。尽管ARPKD的遗传基础是明确的,但对ARPKD的变异基因及其表达蛋白的确切功能和囊肿形成的关键分子机制的认识仍不足,相关信号通路的具体机制也不完全清楚。为了加强对ARPKD的认识,寻找临床上特异的治疗药物,对该病的致病机制进行综述。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5.14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