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董华锋[1] 夏伙根 彭冰[3] Dong Huafeng;Xia Huogen;Peng Bing
机构地区:[1]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四川成都610064 [2]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3]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400015
出 处:《敦煌学辑刊》2023年第2期63-74,共12页Journal of Dunhuang Studie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四川新出土南朝造像的整理与综合研究”(18ZDA222);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四川邛崃龙兴寺遗址1947-1948年出土遗物整理研究”(22BKG022)。
摘 要: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收藏有三件道教造像残石,为上世纪五十年代初采集于绵阳西山观。对照谢阁兰早期拍摄的照片及相关记录,可确定其中两件残石的原始位置。这两件残石是探究四川唐代道教史和道教造像的重要新资料:其一,37764号残石上雕刻两身有题名的供养人像,结合早期照片可知该龛两侧壁的供养人组成了完整的道教社邑,直观反映出四川唐代道教社邑的结构。这种结构在同时期的佛教社邑中同样流行。其二,37766号残石左侧有一则“至德二年”题刻,细致观察原石笔划,综合分析干支、纪年称谓等因素,可确定此“至德”是由“武德”改刻而成的;武德年间是四川佛道造像由南北朝向唐代过渡的重要阶段,结合近年来的考古新发现,我们即可大致厘清这一转折过程的基本状况。
分 类 号:K879.3[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