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插秧育苗配套措施对水稻秧苗素质、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3

Influences of supporting measures for mechanical transplanting on seedling quality,yield and nitrogen absorption and utilization of rice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舒小伟 徐杰姣 徐萱 唐东南 赵士茹 丁周宇 杨英 王树深 伏桐 周娟 姚友礼 王余龙 董桂春 Shu Xiaowei

机构地区:[1]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培育点/农业农村部长江中下游作物生理生态与栽培重点开放实验室/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江苏扬州225009 [2]江苏省常州市农业农村局,江苏常州213001

出  处:《江苏农业科学》2023年第16期82-90,共9页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1571608);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编号:CX(18)1002];农业农村部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试点项目(编号:2020-SJ-047-03);张家港市科技计划(编号:ZKN1818);常州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编号:CZ202035、2021007)。

摘  要:为探明机插秧育苗配套措施对水稻秧苗素质、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以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以(未培肥)素土为床土,进行壮秧剂比较、秧田期施氮、播种量、秧龄和每穴苗数试验。结果表明:素土配施壮秧剂和秧田期施氮提升了秧苗素质,秧苗的叶龄、叶长、茎基宽和根数均显著增加,分别以育苗伴侣壮秧剂和壮秧剂+2次肥处理各指标最优;随着播种量的增加和秧龄的延长,秧苗素质显著趋劣,分别以75 g播种量和23 d秧龄处理最优;素土配施壮秧剂和秧田期施氮显著提高了水稻产量,壮秧剂处理和壮秧剂+2次肥处理分别平均增加13.16%和9.97%;随着播种量的增加和秧龄的延长,产量显著降低,以75 g播种量和23 d秧龄处理最高,分别增加2.84%~25.52%和5.57%~29.51%;每穴苗数以每穴5苗处理的产量最高。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在适宜穗数的基础上,促进每穗粒数的增加是其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素土配施壮秧剂显著提高了水稻植株的氮素积累量、转运量和转运率,并使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利用率增加;秧田期施氮提高了氮素积累量和氮素利用指标;随着播种量的增加和秧龄的延长,氮素吸收、转运和利用显著降低,分别以75 g播种量和23 d秧龄处理最高;每穴5苗处理的氮素吸收利用指标均最高。相关分析表明,氮素吸收利用主要指标均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机插秧干种子直接播种在素土+壮秧剂的床土上,播量75 g,秧田期施用2次肥料,秧龄≤23 d,有利于提升水稻秧苗素质,实现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同步提高。

关 键 词:机插秧 育苗配套措施 秧苗素质 产量 氮素吸收利用 

分 类 号:S511.04[农业科学—作物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