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潘语卓 邱泽龙 王伟虎 康健龙 万潮政 石蕊 陆艺引 肖世豪 鲁美娟[3] 杨文亭 Pan Yuzhuo
机构地区:[1]江西农业大学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45 [2]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江西南昌330045 [3]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西南昌330045
出 处:《江苏农业科学》2023年第16期230-239,共10页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 金:江西省研究生创新专项(编号:YC2021-S367);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编号:20221041022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1901125)。
摘 要:种植覆盖作物是优化种植结构、实现化肥减量增效的有效途径之一。深入了解覆盖作物翻压腐解对土壤养分、酶活性的影响,有助于优化作物种植的氮素管理。采用室内培养模拟试验,研究覆盖作物种类[空闲(CK)、黑麦草单播(R)、苕子单播(H)、黑麦草/苕子混播(RH)]和种植模式[种植甜玉米(C)和不种植甜玉米]对覆盖作物翻压腐解前期(0~21 d)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覆盖作物翻压还田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β-葡萄糖苷酶活性、碱解氮含量和速效钾含量。土壤β-葡萄糖苷酶活性、碱解氮含量在不同覆盖作物处理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苕子翻压处理的β-葡萄糖苷酶活性、碱解氮含量在覆盖作物翻压4~14 d时均优于混播、黑麦草处理,且混播处理的碱解氮含量显著高于黑麦草处理。(2)在种植甜玉米的条件下,苕子处理的碱解氮含量在覆盖作物翻压21 d时较覆盖作物翻压4、7 d时均有显著下降,黑麦草/苕子混播处理的碱解氮含量在腐解前期无显著差异。(3)与不种甜玉米相比,种植甜玉米的处理显著降低了苕子和混播处理在覆盖作物翻压7 d时的土壤β-葡萄糖苷酶活性和β-葡萄糖苷酶-脲酶活性比,但显著提高了混播处理在覆盖作物翻压21 d时的土壤β-葡萄糖苷酶活性和β-葡萄糖苷酶-脲酶活性比。(4)苕子翻压后,土壤脲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含量、pH值及碱解氮含量存在显著相关性,混播翻压后土壤酶活性与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的相关性显著增加。综上所述,覆盖作物翻压能够在短期内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苕子翻压后的土壤碱解氮含量显著高于黑麦草,黑麦草和苕子混合翻压腐解能够保持合理的碱解氮浓度,并延长其有效性时间。
关 键 词:覆盖作物 土壤β-葡萄糖苷酶 土壤脲酶 土壤养分
分 类 号:S154.2[农业科学—土壤学] S158[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28.7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