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儒家德治思想透视包容性共同体的价值内核及社会建构路径  

On the Value Core and Social Construction Path of Inclusive Commun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fucian thought of Rule of Virtue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路尧 LU Yao

机构地区:[1]青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青岛266071

出  处:《社科纵横》2023年第4期25-29,共5页Social Sciences Review

摘  要:社会治理在本质上最终仍是要由主体人通过协同实践来完成。除了法治以外,德治也在国家治理中具有积极的意义。社会公共文化本身是生成规范性公共契约的基础,伦理性的实践原则总是影响着共同体结构的建设。社会公共结构的建设既然需要由人完成,那么人也就应当具有符合公共治理所需要的主体意识观念。那么在平衡个体与公共利益关系时,主体在社会中的实践选择就体现着政治文明的总体态势。从社会关系看主体的精神素质更需要一种包容协作的理念。传统德治思想中具有丰富的伦理性包容观,而马克思对共同体内在关系的“包容性”要求,更是与之相契合。透视二者的内在逻辑关系可以为社会治理的主体培育提供文化参考,促进社会公共治理文化提升。

关 键 词:包容共进 德治 和谐共生 社会关系 主体意识 

分 类 号:D61[政治法律—政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