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梅新林[1]
机构地区:[1]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310023
出 处:《红楼梦学刊》2023年第4期147-169,共23页Studies o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摘 要:20世纪20年代“新红学”的创立是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重大事件,在红学发展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通观胡适《红楼梦考证》、俞平伯《红楼梦辨》以及胡适、俞平伯与顾颉刚讨论《红楼梦》的通信集,探索其中内在的“学术链”,可知由胡适、俞平伯与顾颉刚构成了“新红学”的“三驾马车”:从胡适的“新红学”之奠基,到俞平伯的“新红学”之拓展,再到顾颉刚的“新红学”之总结,一同完成了相对完整的“新红学”体系之建构。在经历百年沧桑之后,“新红学”的创立及其得失对于今天的红学研究而言,依然富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一是回溯“新红学”前学术先锋的启示;二是反思“新红学”之学术创新的启示;三是通观“新红学”后学术矫正的启示。而最为关键的则在于如何重构新时代红学融合理论、方法、范式三位一体的新型学术体系,这是百年之前“新红学”之于当今红学创新与超越的最为重要的启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18.232.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