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智峰[1]
机构地区:[1]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北京100044
出 处:《北京党史》2023年第3期34-38,共5页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毛泽东党性思想的历史起源与实践价值研究”(项目号:17ADJ002)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皖南事变暴露出来中共党内在党性方面存在着问题,加快了《中共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的出台。事实上,在皖南事变之前,“党性”概念已在中共党内有着比较广泛的传播和使用。就目前材料所见,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对“党性”的论述,使中国共产党人有条件接触到这一概念,而1928年9月联共(布)、共产国际关于“江浙同乡会事件”的处理意见,则直接使用了“党性”一词。1938年召开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无论是张闻天的报告,还是大会的决议,都使用了“党性”一词,在“党性”概念的传播和运用史上具有标志性的意义。此后,更多的中共领导人在思考党的建设问题时经常使用“党性”一词,并将“党性”概念运用到加强党的建设实践中。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18.96.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