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陆丽青 沈梦颖 陆羽婕 Lu Liqing;Shen Mengying;Lu Yujie
机构地区:[1]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省宗教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指导中心 [3]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
出 处:《世界宗教研究》2023年第6期23-31,共9页Studies in World Religions
摘 要:诸多精神分析学家从个体发生的视角对宗教观念形成的心理根源做了解释。弗洛伊德将宗教视为神经症,而上帝则是理想化的父亲;荣格把集体潜意识置于上帝的位置,认为宗教是集体潜意识的自然生命;客体关系学派认为良好的母婴关系是宗教体验的源头,亲子关系直接影响个体心目中的上帝形象;弗洛姆将宗教视为人性的基本需求,根植于生而为人无法摆脱的生存处境;乔治.弗兰克尔强调宗教观念是心理世界外部化的产物。精神分析学派的上述观点在宗教学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因过分强调潜意识的作用,颠倒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科学研究反而为神在现代社会的存在提供了“栖身之所”。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6.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