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兰梁斌(访谈整理)[1] Interviewer Lan Liangbin
机构地区:[1]西北大学历史学院,710127
出 处:《史学理论研究》2023年第4期35-47,共13页Historiography Bimonthly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2021年度重大招标项目“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口述访谈录”(项目编号:LSYZD21013)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一、走上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道路兰梁斌:张先生您好,非常高兴您能接受我们的访谈。您的故乡江苏省南通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长三角重要城市、现代化港口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史称“中国近代第一城”。您能讲讲入大学前的生活和学习经历吗?张岂之:我的故乡是江苏省南通市,1927年我在这里出生。南通是晚清状元张謇的故乡。晚清民国时期,由于张謇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推进,南通市的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水平逐渐提升。我很荣幸在这里读完了小学。后来,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南通危机严重,母亲带着我和弟弟经过千辛万苦转移到了后方相对安全的地方。我的初中在陕西省城固县完成,高中就读于重庆南开中学。南开中学的创办者是著名教育家张伯苓,我深受他的思想的熏陶。1946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联合在京招生,我赴京报考北京大学哲学系,结果有幸被录取。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5.19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