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懿
机构地区:[1]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出 处:《艺术广角》2023年第3期76-85,共10页Art Panorama
基 金:2020年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新文创时代安口陶瓷文化的创新传播研究”(20YB025)阶段性成果;2018年西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项目“展示与想象:媒介景观中的甘肃省城市文化与形象”(31920180066)阶段性成果。
摘 要:媒介化社会已经成为当前社会人文学科研究的话语语境。按照媒介化社会形成的三大逻辑,民俗文化在技术话语、主体话语、空间话语三个维度发生了话语转向:媒介融合技术使得媒介产业的影响力增大,将人们的日常生活纳入产业化范畴;由知识精英主导的“民众”日益萎缩,而现代传媒制造的“受众”则被商业精英控制了话语权;城市化发展以及媒介化社会重构了城市文化与乡土文化的支配关系,媒介城市成为民俗赖以生产和存在的话语空间。媒介化社会背景中,民俗文化生成与消亡的速度加快,并且其多样性开始消失,而商业化和标准化则成为现实。在民俗越来越成为媒介景观的现实中,“民俗快餐”的趋势虽还需观察,但民俗文化已经笃定成为具有观赏和体验价值的消费商品。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4.19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