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乐鑫 WANG Le-xin
出 处:《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84-94,共11页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近代大学史学系的形成与嬗变”(22BZS114);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计划重大项目“‘行动的指针’:中共史家的国史书写(1941—1979)”(2023SKZD06);华东师范大学2023年优秀博士生学术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项目“清末科举改制与近代史学转型”(YBNLTS2023-035)资助。
摘 要:清末科举改制,常考有关西史的题目。改制期间,考生答题时抄袭西书,拆解新报,持中史框架与本土语汇进行西史知识的“再生产”,其中充满了对西史的误读和想象。虽然时评对考生抄袭西书、新报多持否定态度,但此类西史读写客观上也对中西史学的交流起到了促进作用。晚清中西国力的不对等造成了文化的不均势,一方面,考官、考生在进行历史比较时,不免以西方为参照系,对中史进行取舍,传统历史书写也由此逐渐“失位”;另一方面,学子在运用西史答卷的过程中,接触到“平权”、“民主”、“自由”、“进化”等新名词、新思想。这些西史问答深刻改变了他们的历史世界,客观上加快了中国历史“加入”世界历史的步伐,更影响了传统史学向新史学转化的进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