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视域中的非遗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山西为例  被引量:1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nd Biodiversity Prote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aking Shanx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钱永平[1] Qian Yongping

机构地区:[1]晋中学院

出  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3年第5期14-22,共9页China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非遗项目代表性名录和代表性传承人制度改进设计研究”(项目编号:17ZDA168);山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非遗助推山西资源型县区转型发展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10139);晋中学院“1331”工程非遗保护研究创新团队项目(项目编号:jzxyxscxtd2021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世界遗产、全球重要农业遗产正从不同方面助推生物多样性保护。许多非遗传承群体对生物多样性是友好的,如山西的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有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一些传统技艺的恢复性传承对农业传统品种的保存、生态环境的保护产生重要影响。生物多样性是非遗传承的生计基础,影响非遗的存续力。在非遗认定中应纳入生物多样性方面的评定,将地方民众视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和非遗的重要力量与受益群体。

关 键 词:非遗 生物多样性 包容性发展 可持续发展 

分 类 号:Q16[生物学—普通生物学] G127[文化科学] K872[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