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甜甜[1] 刘媛媛[2] 任红[1] 刘梦柳 赵春香[1] 王文涛 孙月鹏 赵亚楠
机构地区:[1]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康复医学一科,河北保定071000 [2]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骨二科,河北保定071000
出 处:《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3年第10期1259-1260,共2页Chinese Journal For Clinicians
摘 要: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是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远期并发症,多与DVT类型、DVT为初发或复发、抗凝药物使用周期及强度、患者本身个体差异等多种因素相关^([1-2])。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后遗症期,遗留在静脉管腔内的陈旧性血栓与静脉管腔内膜发生粘连、蔓延、机化、再通等病理改变,导致静脉管腔阻塞和/或静脉瓣膜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破坏,引发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下肢深静脉血液回流受阻,从而引起慢性下肢静脉压力升高。其临床主要表现为疼痛、肿胀、浅静脉曲张或怒张、皮肤营养障碍改变(色素沉着、湿疹、硬化),甚至静脉性溃疡等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国外有研究报道,33%~50%的DVT患者在1~2年内最终会发展为PTS^([3]),其中伴有静脉溃疡5%~10%^([4]),中华医学会血管外科组第2版《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5])指出,DVT慢性期可导致PTS,PTS发生率为20%~50%,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远较同病期的关节炎、慢性肺疾病及糖尿病更严重^([6])。目前预防PTS发生最好的方式是有效治疗DVT,下肢DVT的急性期积极治疗与否和PTS的发生密切相关。而对于下肢PTS的治疗手段相当有限,以抗凝、使用弹力绷带、弹力袜或气压治疗为主,目前还没有彻底治愈PTS的手段^([7-8])。
关 键 词:毫火针 湿瘀互结型 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