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江六顺[1] 汪瑛[1] 王振亚[1] 燕炼钢[1]
机构地区:[1]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合肥230000
出 处:《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3年第18期3449-3453,共5页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on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
基 金:安徽中医药大学科研基金项目(No.2022ZJPT04)。
摘 要:目的:观察针灸干预脑卒中偏瘫伴发下肢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2年2月90例脑卒中后偏瘫病人,统计下肢肿胀率,分析病人发病时间、肌力分级以及性别、年龄之间的差异。90例脑卒中后偏瘫病人中52例伴发下肢肿胀,将52例病人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针灸治疗)与对照组(常规治疗),每组26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同时对照组配合相应康复训练干预,观察组运用针灸干预,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后统计疗效。结果:52例(57.78%)脑卒中偏瘫伴发肢体肿胀病人中,Ⅰ度肿胀21例(40.38%),Ⅱ度肿胀22例(42.31%),Ⅲ度肿胀9例(17.31%),其中肢体肿胀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发病后前3个月;肌力分级越低,肿胀程度越高;年龄越高,肿胀发病率越高。肌力分级中肿胀Ⅰ度组发病率为7.69%,观察组治疗后2周的掌指关节围度(17.25±1.01)cm、跖趾关节围度(20.51±1.31)cm、腕关节周径(15.23±1.05)cm、踝关节周径(18.13±1.11)cm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1周和2周的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高于对照组,肿胀程度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伴发下肢肿胀病人以发病前3个月为主,且多发生在高龄人群中,通过针灸治疗,能够加速肢体肿胀消退,改善肢体功能。
分 类 号:R246.6[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7.15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