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智超 Zhang Zhichao
出 处:《党史研究与教学》2023年第3期65-78,共14页CPC History Research and Teaching
基 金: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中国近现代日常生活研究”(项目编号:18JJD770001)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役畜是传统乡村农业经济的核心动力与肥料来源。抗战时期,战争、瘟疫、社会动乱、支应公差等多重因素的叠加,使晋陕根据地农村役畜日益缺乏,役畜分配呈现出不均衡和不平等的特点。面对役畜的短缺,边区政府通过禁止宰杀、奖励饲养、预防畜瘟、培育良种、集资购买、施行农贷、劳动互助等方式,因应役畜不足的困窘。农户采用变工、租赁、合伙饲养等多样化的互助方式,调剂和优化畜力资源。正是由于中共政权的治理之策嵌入乡土社会,汇聚农民“组织起来”的合力,提高劳动效率,逐步化解了役畜短缺与分配的难题。整体而言,役畜问题的解决有益于农业生产的稳步发展,间接为抗战与革命事业的赓续摆脱了“生存之难”的困境。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5.17.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