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说中的运河画卷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陈清茹[1] 

机构地区:[1]北京社科院历史所

出  处:《前线》2023年第9期85-87,共3页

摘  要:元代通惠河开通,漕粮北运到积水潭,客商出京的船只也从积水潭出发南行。元末明初,由于战乱和自然灾害,通惠河日渐荒废。到了明中期,南来的漕粮都在张家湾卸载,再经车运转至北京。明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经政府疏浚,通惠河重新开通,南来的漕船无须经张家湾中转,而是一路畅通直达大通桥和北京城,但客运和货物还要途经张家湾。因此,自明代以来,位于通州的张家湾就是“水陆要会”“漕运襟喉之地”,是北运河、通惠河、萧太后河(温榆河)、凉水河四河的汇集之地。直至清末,由于河道改变,张家湾的优势才逐渐丧失。但由于张家湾特殊的地理位置、优越的经济基础以及丰富的人文景观,明清小说多会叙及此地,如明代冯梦龙的“三言”、凌濛初的“二拍”,明末清初西周生的《醒世姻缘传》,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归锄子的白话长篇世情小说《红楼梦补》等。

关 键 词:明清小说 《醒世姻缘传》 冯梦龙 西周生 张家湾 通惠河 二拍 三言 

分 类 号:I207.41[文学—中国文学] K248[历史地理—历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