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陈清茹[1]
机构地区:[1]北京社科院历史所
出 处:《前线》2023年第9期85-87,共3页
摘 要:元代通惠河开通,漕粮北运到积水潭,客商出京的船只也从积水潭出发南行。元末明初,由于战乱和自然灾害,通惠河日渐荒废。到了明中期,南来的漕粮都在张家湾卸载,再经车运转至北京。明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经政府疏浚,通惠河重新开通,南来的漕船无须经张家湾中转,而是一路畅通直达大通桥和北京城,但客运和货物还要途经张家湾。因此,自明代以来,位于通州的张家湾就是“水陆要会”“漕运襟喉之地”,是北运河、通惠河、萧太后河(温榆河)、凉水河四河的汇集之地。直至清末,由于河道改变,张家湾的优势才逐渐丧失。但由于张家湾特殊的地理位置、优越的经济基础以及丰富的人文景观,明清小说多会叙及此地,如明代冯梦龙的“三言”、凌濛初的“二拍”,明末清初西周生的《醒世姻缘传》,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归锄子的白话长篇世情小说《红楼梦补》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5.164.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