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朱艳
机构地区:[1]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检验科,贵州贵阳550002
出 处:《中国伤残医学》2023年第15期63-65,87,共4页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 and Disability Medicine
摘 要:目的:探讨血清炎症因子对闭合性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预测作用。方法: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我院2022年7月一2023年1月诊治的92例闭合性骨折患者,检测所有患者入院时的血清炎症因子含量-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等,所有患者都给予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并进行预测价值分析。结果:在92例患者中,术后14天发生切口感染8例(切口感染组),发生率为8.7%。其中在感染的患者中共分离出病原菌12株,4株是革兰阳性菌,剩余的8株为革兰阴性菌,感染主要病原体为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2组的性别、年龄、骨折部位、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等无明显差异(P>0.05)。切口感染组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含量与非切口感染组对比明显升高(P<0.05)。Spearman分析显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含量都与闭合性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存在相关性(P<0.05)。logistic非条件回归分析显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含量都为导致闭合性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闭合性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容易发生切口感染,患者术前多伴随有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的高表达,因此通过检测血清炎症因子的含量变化可以很好的预测闭合性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是否发生切口感染。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