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浙江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 [2]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3]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出 处:《当代传播》2023年第5期15-22,共8页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互联网环境下新闻理论范式创新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21&ZD318。
摘 要:国内外研究对社交媒体等数字平台对于公共协商的影响表现出广泛的兴趣。但是,相关研究对社交媒体使用与公共协商程度之间关系的发现是不一致的。本研究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通过实证的问卷调查研究对社交媒体使用与公共协商程度的关系提供了新的阐释视角。研究发现,社交媒体使用总体上对三个维度的公共协商程度(观点清晰度、讨论合理度和反观点理解度)都具有正向影响,不过也会导致更高程度的谈话主导度。此外,由于社交媒体用户的不同动机,社交媒体使用对于公共协商程度的间接效果有些是反方向的。具体来说,社交动机、表达动机和信息动机主要在社交媒体使用与公共协商程度的关系之间起到正向中介作用,而娱乐消遣动机则起到负向中介作用。本研究增进了社交媒体使用对公共协商程度影响机制的理解,并对提升社交媒体等数字平台上的公共协商程度具有一定的实践启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7.10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