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硕 张晋 邱昌龙 Wang Shuo;Zhang Jin;Qiu Changlong
出 处:《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2023年第5期390-396,共7页Journal of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ealth Sciences Edition
基 金:第五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项目。
摘 要:麻黄附子甘草汤作为仲景经方的代表,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均有论述。《伤寒论》302条有云:“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里证,故微发汗也。麻黄附子甘草汤方,麻黄二两(去节),甘草二两(炙),附子一枚(炮,去皮),右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1]。”《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中16条原文则说:“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浮者为风,无水虚胀者为气;水,发其汗即已。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浮者宜杏子汤。麻黄附子甘草汤方,麻黄三两甘草二两,附子一枚(炮),右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分,日三服[2]。”原文两方组成各有不同,历代医家纷述颇多,但针对原文方药论述的使用结合仲景方药理论认识,诸多医家提出了本方病症及方药配伍使用的分析,例如,闫朝光等[3]认为麻黄附子甘草汤主要治疗少阴寒化、脉微、手足凉且无明显里证表证的病症态。
关 键 词:冠心病 麻黄附子甘草汤 网络药理学 伤寒论 金匮要略
分 类 号:R259.414[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