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光伟 Li Guangwei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出 处:《山东社会科学》2023年第6期66-77,共12页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清代田赋积欠与治理研究”(项目编号:18CZS033)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清政府因灾荒和战乱等影响对田赋实施蠲免或缓征,1785—1911年共蠲缓山东田赋银4490余万两、粮800余万石,其中灾蠲银约1000万两。田赋缓征衍生巨额积欠,1795—1909年清廷共蠲免山东积欠银3600余万两、粮380余万石,数额居全国第五位。清中后期山东的田赋蠲缓与财政治理既有地域性特征,也具全国共性。巨额积欠与财政亏空几乎同时并发,交互恶化,地方官吏在田赋征收过程中通过挪新掩旧、以完作欠、捏报歉收等方式弥补亏空、中饱私囊,不仅造成国家财政收入短缺,还导致田赋蠲缓与灾荒的真实性发生偏差,“惠民”名实不副。旨在革除官吏田赋征缴积弊的征信册制度虽实行数年,但因土地与财政问题积重难返,以失败告终。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5.158.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