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赋诗行为中“取义”的两个问题简述  

The Two Problems with“Qu Yi(Centering on Meaning)”in Poetry Writing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魏家豪 Jiahao Wei

机构地区:[1]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北京市海淀区100081

出  处:《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3年第4期106-112,共7页Journal of the College of Northwest Adult Education

摘  要:通过对“赋诗断章”和“断章取义”概念的考察,本研究首先澄清了一个误区:“赋诗断章”和赋诗全篇并非前者包含后者。尔后本研究从《左传》记载的春秋时期赋诗行为中“取义”问题两方面展开。其一是“断章取义”的行为主体单一但不固定,可为赋诗者或赋诗接受者。其二,赋诗者赋诗全篇时,是出于对全篇意蕴的整体把握,并非杜预所说的“多取首章之义”,这同当时实际情况不符。

关 键 词: “赋诗断章” “断章取义” 诗学观念 

分 类 号:I207.22[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