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广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南宁530000 [2]广西中医药大学壮医药学院,南宁530000 [3]广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南宁530000
出 处:《环球中医药》2023年第9期1808-1810,共3页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1703903);广西重点研发项目(桂科AB17195017);广西中医药大学“桂派中医药传承创新团队”资助项目(2022V002)。
摘 要:中医灸法与壮医灸法都属于中医学的外治灸法,都是通过点燃灸物,刺激机体相应部位,以达到祛除邪气、扶助正气效果,从而实现治疗疾病的目的。两者在对疾病的认识与诊疗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中医与壮医均认为疾病的发生是正邪斗争的过程,中医以虚实辨证作为判断邪盛正衰的方法,邪胜为实,正损为虚;壮医仅有阴阳辨证,阴阳偏盛为邪进,阴阳偏衰为正损。中医灸法的补法为较长的施灸时间及较温和的火力,泻法为较短的施灸时间及猛烈的火力;相比之下,壮医灸法补泻手法鲜见。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是将经过壮药提取液浸泡过的苎麻线点燃后,根据“以轻对轻,以重对重”的手法原则对病人施治。笔者探讨中壮医灸法补泻之异同,认为壮医药线点灸在运用中有补泻手法的体现:轻手法为泻法,重手法为补法;轻手法治疗轻症状,与中医灸法的泻法治疗实证相似;重手法治疗较重症状,与中医灸法补法治疗虚证相似。
关 键 词:中医灸法 壮医灸法 壮医药线点灸 艾灸 补泻 轻重手法 取穴原则 疾病认识
分 类 号:R245.8[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8.2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