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网络药理学未来发展趋势的探讨与建议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方坚松[1] 

机构地区:[1]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创新中心,广东广州510700

出  处:《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23年第S01期1-1,共1页Chinese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and Toxicology

摘  要:近年来,国内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成井喷之势,特别是聚焦在中药复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这类研究大多是通过整合中药成分与靶点数据库的信息,从“成分-靶点-作用通路“的框架去预测中药复方治疗疾病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由于这类研究后续大多缺乏严谨的药理学实验验证,加上其研究对象仅限于特定方剂作用于特定疾病,导致其研究结论可信度较低,缺乏实际科学价值,研究结果与阐明中医理论的现代科学内涵相距甚远。笔者从事网络药理学研究多年,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针对网络药理学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以下两点个人的建议。(一)聚焦中医药理论的现代科学内涵阐释。中医通过辨证论治治疗疾病,比如清热解毒法是中医抗癌的重要法则,补肾法是中医抗老年痴呆的普遍治法。这意味着具有清热解毒、或具有补肾疗效的中药与复方,能够普遍地作用于西医肿瘤及老年痴呆。即清热解毒法、补肾法分别与西医肿瘤及阿尔茨海默病(AD)之间具有共同的生物学基础。而这些具体的生物学基础是什么,可以通过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来预测与指导。笔者结合前期的网络药理学研究基础,提出基于网络距离法探讨补肾法调控内质网应激防治AD的科学假说,获得了国家自然基金面上资助(82074278)。近期本团队从基于网络药理学方面预测了补肾方剂补肾益智方中两个天然产物蛇床子素及五味子醇甲B具有协同抗AD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调控内质网应激相关,预测结果在APP/PS1转基因动物模型上得到了验证(Phyto⁃medicine,2023,已录用)。笔者呼吁更多的网络药理学从业者能够聚焦于更具普适性的中医药理论防治疾病的现代科学内涵阐释,及其对中药发掘的指导价值研究。(二)拓展网络药理学应用领域,关注老药新用。国际上对网络药理学的关注一直是聚焦在药物重定位

关 键 词:网络药理学 中医药理论 老药新用 

分 类 号:R285[医药卫生—中药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