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赵安东 孙欠欠 张嘉豪 呼田 周雪薇 王斌[1,2,3]
机构地区:[1]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咸阳712046 [2]中医药脑健康产业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陕西咸阳712046 [3]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药效机制与物质基础重点研究室,陕西咸阳712046
出 处:《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23年第S01期20-20,共1页Chinese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and Toxicology
基 金:中医药“双链融合”中青年科研创新团队(2022-SLRH-YQ-006);陕西省中医药科研项目(2021-ZZ-JC023);咸阳市重点研发科技项目(JB⁃GS-001)。
摘 要:目的基于信息定量统计方法和网络药理学探讨清热类中药抗缺血性脑病的活性成分以及作用机制。方法在PubMed、CNKI、https://db.yaozh.com/chufang、http://www.zhongyoo.com/fangji/数据库中收集防治缺血性脑病的中药处方,就其中清热类中药应用频次予以统计分析,并根据统计结果按中药学功效予以分类,总结不同生物活性成分抗脑缺血作用机制;采用网络数据库获取清热类中药成分及其对应的作用靶点、缺血性卒中的疾病靶点,Venny2.1.0获取成分-疾病靶点交集,Cytoscape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DAVID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文献和数据库筛选后涉及处方149条,共有中药269味,单味清热类中药20味,用药频率排在前5的是赤芍、黄芩、黄连、地黄、栀子;网络药理学所得主要成分有β-谷甾醇、汉黄芩素、小檗碱、柳杉酚、黄芩苷等,富集分析得到PI3K-AKT、Ca^(2+)、cAMP、MAPK、Relax⁃in等信号通路。结论清热类中药抗缺血性脑病的主要成分包括黄酮类、生物碱类、萜类、苯丙素类和挥发油类;其作用机制主要有抑制兴奋性氨基酸毒性、减轻炎症、抗氧化应激、抗神经细胞凋亡以及保护血脑屏障。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