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婷婷[1] 陈红[1] LI Tingting;CHEN Hong
机构地区:[1]贵州大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刺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阳550025
出 处:《中国南方果树》2023年第5期117-122,共6页South China Fruits
基 金:贵州省林业局2019年林业科研项目“多倍体无籽刺梨优系选育及栽培特性研究”(黔林科合[2019]08号)资助。
摘 要:抑制刺梨愈伤组织的褐化是刺梨再生体系成功建立的前提。以“贵农1号”“贵农2号”“贵农5号”“贵农7号”刺梨叶片愈伤组织为试材,研究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0.1、0.2、0.3、0.4、0.5 g/L)硝酸银(AgNO3)对愈伤组织褐化的影响,比较不同基因型的褐化程度,并对愈伤组织总酚含量、过氧化物酶(POD)及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培养30 d,在不同浓度AgNO3处理中各基因型刺梨叶片愈伤组织的褐化率均是以0.4 g/L处理最低;在不同基因型中“贵农5号”的褐化率最低,0.4 g/L AgNO3处理下仅为1.29%。在培养10、20和30 d时,随AgNO3浓度的增加,叶片愈伤组织总酚含量及多酚氧化酶活性均表现为先降后升,过氧化物酶活性则表现为先升后降。添加0.4 g/L AgNO3培养20时,叶片愈伤组织的总酚含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最低,过氧化物酶活性最高,分别为139.32 mg/L、17.76 U/g和49.00 U/g,褐化程度最轻。刺梨叶片愈伤组织总酚含量、多酚氧化酶活性与褐化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过氧化物酶活性与褐化率呈极显著负相关。试验确定了AgNO3抑制刺梨叶片愈伤组织褐化的最佳浓度为0.4 g/L,并通过相关指标进行了验证,为刺梨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