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蜂蛰伤患者发生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效能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黄鑫 周正武 韩圣瑾 翁云龙 

机构地区:[1]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急诊内科,安徽六安237005 [2]六安市人民医院急诊内科 [3]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急诊外科

出  处:《山东医药》2023年第27期76-79,共4页Shandong Medical Journal

基  金: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医路“格”新-液体治疗科研基金项目(YLGX-JZ-2020011);安徽省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急诊临床研究项目(Ky2021002)。

摘  要:目的分析胡蜂蛰伤患者发生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效能。方法78例胡蜂蜇伤患者分为CLS组和非CLS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基础疾病、APACHEⅡ、就诊时间、SOFA评分和蜇伤皮损数)、实验室检查结果(D-二聚体、PT、APTT、Cr、间接胆红素、CK、CRP、WBC、PCT、PLT、ALB、氧合指数、血细胞比容、乳酸、IL-6),并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胡蜂蛰伤患者发生CLS的危险因素。采用ROC评估相关危险因素对胡蜂蛰伤患者发生CLS的预测效能。结果78例胡蜂蜇伤患者中,24例患者发生CLS,总发生率30.77%(24/78)。CLS组与非CLS组就诊时间、蜇伤皮损数、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D-二聚体、Cr、CRP、PCT、ALB、CRP/ALB、氧合指数、IL-6比较,P均<0.05。血清IL-6、D-二聚体水平升高是胡蜂蛰伤患者发生CLS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血清D-二聚体、IL-6水平升高预测胡峰蜇伤发生CLS的AUC分别为0.812(95%CI为0.694~0.931)、0.891(95%CI为0.817~0.964),Cut-off值分别为3.250μg/mL、8.500 pg/mL,灵敏度分别为75.0%、91.7%,特异度分别为81.5%、81.5%。结论血清IL-6、D二聚体水平升高是胡蜂蛰伤患者发生CLS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胡蜂蛰伤患者发生CLS有一定预测效能。

关 键 词:蜂蛰伤并发症 系统性炎性反应综合征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白细胞介素6 D-二聚体 

分 类 号:R442.5[医药卫生—诊断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