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周银银 Zhou Yinyin
机构地区:[1]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 处:《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3年第1期248-265,共18页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990年代以来乡土小说中的‘先锋叙事’研究”(22FZWB090)阶段性成果。
摘 要:近年来,乡土中国形象作为重要命题被推到台前。其中,不同代际的作家热衷于以先锋笔法来讲述摇曳生姿的乡村故事,建构了另类真实的“乡土中国形象”。这种形象呈现出“破坏与重建共在”、“毁灭与新生同存”的特征,既从文学层面丰富了对“乡土中国”的描绘,也在“新生”中暗合了乡村振兴的话题,背后包裹着巨大的文化隐喻。之所以塑造出此类形象,与先锋艺术自身的审美特质和精神内涵、作家对民族心态及乡村内部运行机制的体认、乡村急遽变化的现实或既往重大历史的变革、新世纪以来整体的时代氛围和文化语境休戚相关。它也折射了作家对乡村现实大地的谛视,烛照出他们醒世独立的文学精神,昭示了“文学向生”、“照亮生活”的理想信念。在传播过程中,先锋式乡土小说及其建构的“中国形象”更容易完成“域外旅行”及与世界文学的对话,重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还伴随着更大的文学公共性的建立,当然也遇到了阻遏。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