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反思和重构——毕晓普自我的莱恩式解读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岚岚 朱丽田 

机构地区:[1]东南大学,南京211189

出  处:《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3年第10期41-44,共4页Masterpieces Review

基  金: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项目“20世纪美国诗歌中先锋画派影响演讲”(课题编号:18BWW084)。

摘  要:伊丽莎白·毕晓普是美国著名女诗人。毕晓普诗歌呈现的画面如断裂的碎片,拼凑出的世界充斥着矛盾和不确定,她诗歌中的“自我”也处于混沌之中。依据莱恩的心理学理论,毕晓普的“自我”存在三种“存在性不安”,即吞没焦虑、爆聚、僵化和非人化。在这种精神压力下,毕晓普的“真自我”和“假自我”也处于冲突状态。毕晓普的自我既处于分裂之中,也在不断进行重构。

关 键 词:伊丽莎白·毕晓普 罗纳·大卫·莱恩 存在性不安 真自我 假自我 

分 类 号:I20[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