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刑衔接视阈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法益证成——以信息安全与信息权利二分为框架  被引量:2

The Legal Interest of Crimes against Citizens'Personal Information in the Context of the Civil-criminal Interface:ABifurcated Framework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and Information Rights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淑兰 张奕然 LI Shulan;ZHANG Yiran

机构地区:[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73

出  处:《中国刑警学院学报》2023年第4期39-51,共13页Journal of Criminal Investigation Police University of China

摘  要:理论界对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法益的界定存在传统法益界定方案与新型法益界定方案,前者由于立场过于保守不利于实现对实际存在的新型法益之保护,后者方向正确而在具体新型法益内涵的证成上存在缺憾。对刑法新型法益的证成不能“就刑法规范,证刑法法益”进行循环论证,而应当以民刑衔接为视角,遵循以民法权益为基础、以刑法规范为依据的规范化证成路径。在此路径依托下,以个人信息工具价值——信息安全与目的价值——信息权利二分为框架,由民及刑逐级证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具体法益内涵,为个人信息安全与信息财产权。

关 键 词: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民刑衔接 个人信息安全 信息财产权 

分 类 号:D997.9[政治法律—刑法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